欢迎进入:好学通执业药师网!
城市: 全国 北京 新疆 天津 河北 内蒙古 西藏 山西 青海 湖北 宁夏 福建 湖南 云南 江苏 安徽 山东 上海 浙江 江西 四川 广东 河南 重庆 更多
你的位置: 主页 > 辅导资料 > 模拟试题 > 中药学专业一 > 正文
2019年执业药师《中药学综合知识》章节核心考点解析(18)
发布时间:2019-06-26   执业药师
学一网执业药师之家整理了“2019年执业药师《中药学综合知识》章节核心考点解析”,希望能给考生的备考带来帮助,更多内容请关注频道。

  

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

 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,关系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,是脾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肝、胆、胰等脏腑功能互相配合而进行的,其中与脾(小肠)、胃的关系尤为密切,所以说脾胃同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

  脾主运化,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后,下送小肠以“分清泌浊”。浊的部分再传大肠转变为废物排出体外,清的部分由脾吸收而运送全身,发挥营养作用。脾主运化实际上包括了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全部内容,以及营养生理学的部分内容。肝主疏泄,调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土得木而达,食气人胃,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。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还表现在胆汁的分泌与排泄,帮助脾胃运化。肺居上焦,职司宣发,“谷人于胃,以传与肺,五脏六腑皆以受气”,饮食精微由肺的宣发而布达全身。肾主命门,脾阳根于肾阳,水谷运化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蒸腾,故肾阳被誉为釜底之薪,所谓后天水谷之气得先天精血之气则生生不息。心主血属火,心有所主,则脾气健旺,“脾之所以能运行水谷者气也,气寒则凝滞不行,得心火以温之乃健运而不息,是为火生土”(《医碥·五脏生克说》)。

髓与五脏的关系

  “肾主身之骨髓”(《素问·痿论》),肾生髓,“肾不生则髓不能满”(《素问·逆调论》)。髓由肾精所化生。肾中精气的盛衰与髓的盈亏有密切的关系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原,“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,内渗于骨空,补益脑髓”(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)。水谷精微化而为血。髓可生血,血亦生髓。故髓的盈亏与脾胃有关。气、血、精、髓可以互生,故髓与五脏皆相关,其中以肾为最。

筋的解剖形态

  筋,在五体中指肌腱和韧带。筋性坚韧刚劲,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用:在经络学说中,筋为经筋之简称。

  解剖形态:筋是联结肌肉、骨和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的组织,为大筋、小筋、筋膜的统称。附于骨节者为筋,筋之较粗大者为大筋,较细小者为小筋,包于肌腱外者称为筋膜。诸筋会聚所成的大筋又称宗筋。“宗筋弛缓,发为筋痿”(《素问·痿论》)。宗筋的另一含义特指阴茎,宗筋聚于前阴,故常以宗筋代指阴茎或睾丸。膝为诸筋会集之处,故称“膝为筋之府”(《灵枢·经筋》)。

  以上由学一网执业药师网整理